摘要
這本論文是關於我,一位從事助人工作十年的太魯閣族社會工作者追尋族群認同的故事。直到成為原家中心社工後,意識到社會工作者與太魯閣族族人兩種角色交織後,我在工作裡經常處於「我是誰」的困惑。
原家中心工作場域就像是一個沉浸式文化學習場域,讓我有機會與族人相處並接觸母體文化,但我卻發現自己是一個缺乏母體文化知識的原住民青年,然而長期在社會工作的教育養成下,社會工作專業知識漸漸取代母體文化知識的專業。進到部落工作的初期,我將社會工作者的專業知識複製到部落,沒想到卻拉開自己與族人的關係,讓我處在自卑及矛盾的情緒裡。以原家中心社工身分進到部落工作,讓我在這裡看見自己的文化斷裂,但從這裡重新學習母體文化。
透過敘事探究(narrative inqurity),我重新理解為何自己母體文化會斷裂,藉著與部落族人和家族成員互為主體的敘說,我從個人生命故事、家族的故事、還有太魯閣族的故事裡,看懂文化斷裂的歷史脈絡。看懂身為一名太魯閣族社工在主流教育環境下,如何漸漸與母體文化的疏離。不再被認同困住的自己的我,想說的是:我的失根是有脈絡的,就如同原住民族在台灣社會長期受壓迫的歷史。因此,這本論文是以一位原家中心太魯閣族社會工作者追尋族群認同的故事為出發點論述並尋找「我是誰」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