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行原住民族語言師資培育模式之研究-以國立東華大學為例

現行原住民族語言師資培育模式之研究-以國立東華大學為例圖片
現行原住民族語言師資培育模式之研究-以國立東華大學為例
年度: 113
作者: 邱璿諭
論文名稱: 現行原住民族語言師資培育模式之研究-以國立東華大學為例
指導教授: 湯愛玉
班別: 碩士班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灣原住民族語言師資培育制度中「課程設計」之理念、架構與實施成效,並分析其在語言復振與文化傳承政策目標下的適切性與可行性。隨著原住民族語納入《國家語言發展法》,課程設計不僅是師資專業養成的核心,也是落實文化回應教學與推動全民原住民族教育(全民原教)的關鍵。本研究聚焦於三大面向:(一)課程設計理念與理論基礎;(二)現行原住民族語言師資培育課程架構與內容安排;(三)課程設計在教學現場的落實經驗、挑戰與改進策略。 

本研究採混合研究方法,透過參與觀察、深度訪談及問卷調查,蒐集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族語言師資培育課程的相關資料,並與加拿大、澳洲等多語復振國家的師資培育經驗進行比較分析。研究對象包括執行師資培育計畫的教授、修讀課程之師資生及相關行政人員,探討課程設計從理念發展、課程規劃、教材選編到課程評估的全過程。 
研究結果顯示,現行課程設計已具備多元性與專業性,能回應族語能力培養與文化知識傳授的需求。然而,在課程銜接、教材在地化、教學資源分配及師資專業持續發展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部分課程內容偏重語言結構與評測準備,對文化脈絡與社群實踐的融入不足,導致學用落差。受訪者普遍認為,課程設計應更強化文化內涵、教學情境化以及社區協同教學,以提升師資生在教學現場的適應力與文化敏感度。

本研究建議未來課程設計應朝向:(一)深化語言與文化並重的課程理念;(二)強化實務導向與跨場域學習;(三)完善師資支持與專業成長機制;(四)推動政策、學校與社區三方合作,以實現語言復振、文化永續及全民原教之政策願景。本研究期望能為原住民族語言師資培育課程的規劃與改進提供理論依據與實務參考,促進族語教學品質與文化傳承成效的提升。 

 

關鍵字:原住民族語言、課程設計、師資培育、文化回應教學、全民原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