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館是族語與文化傳承的重要場域,而語言景觀作為其中的媒介,扮演著關鍵角色。當原住民族人口大量遷移至都會區,族語傳承環境隨之改變,文物館成為建構語言與文化認同的新空間。本研究聚焦於太魯閣族部落生活故事館,探討其語言環境如何影響族語學習動機,並進一步分析其對文化認同的作用。研究
問題包括:(1) 文物館的語言景觀是否能提升參觀者的族語學習動機?(2) 文物館的語言展示是否能強化參觀者的文化認同?(3) 不同年齡層參觀者對語言景觀的感知是否有所差異?
本研究採用質性與量化並行之方法,透過問卷調查與深度訪談,蒐集參觀者對語言景觀的觀察與感受。研究結果顯示,具有族語標示、雙語導覽、文化體驗活動等元素的語言景觀,有助於提升參觀者的學習興趣與動機,並在族語學習的過程中,促進對自身文化的認同感與歸屬感。此外,年輕世代與年長族人對語言景觀的感知存在差異,前者傾向重視互動性與科技輔助呈現,後者則關注語言真實性與文化深度。
本研究結果將可提供原住民族語言政策、博物館策展設計、族語教育推廣等相關單位作為參考,期能透過優化文物館語言景觀,增進族語學習動機與文化認同,進一步促進族語世代傳承,並提升族語在社會中的能見度與價值。
關鍵詞:太魯閣族、語言景觀、族語學習動機、文化認同、原住民族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