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部語文課程架構中,族語教學每週僅安排一節課,加上師資高齡化、缺乏專業培訓,以及教學場域與時間安排不利等因素,使得原有的族語教學推動成效有限。面對全球化與數位科技快速發展帶來的語言學習變革,傳統族語教學模式,已難以因應當代學生的學習需求與數位素養。因此,如何善用科技輔具以提升教學互動性與學習動機,成為當前族語教育發展之關鍵課題。
根據相關研究指出,數位載具的運用不僅有助於提升學生學習成效與動機,亦可克服時空限制,透過多元的學習方式,增進語言的接觸頻率。有鑑於此,本研究聚焦於「數位載具融入國小泰雅族語教學」的可行性與教學效益。
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設計為期 8 週的數位族語教學課程,並運用「族語 E 樂園」平台資源以及多種數位教學工具(如:canva、padlet、kahoot、 google 表單),進行教學實踐。研究對象為國小五年級 7 位泰雅族的學生,透過學習動機量表、族語能力前後測、課堂觀察、學習單、教師省思與訪談紀錄等多元資料進行分析。研究結果顯示,數位載具有助於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態度與學習成效。然而,在教學歷程中亦面臨學生數位能力不一、教師數位教材設計挑戰、設備與網路資源不足及課程時數不足等問題。
因此,本研究建議:(1)教學實務者:應強化數位教學能力,勇於嘗試結合數位工具設計具文化意涵與差異化策略之教案,並建立學生學習歷程檔案(2)教育政策面:應增加課時與評量機制、強化師資培訓、補足設備資源,並與部落文化資源合作,建構完整的族語學習支持系統。
本研究結果,不僅回應當前族語教學所面臨之挑戰,亦為未來原住民族語教育在實務操作、政策制定及學術研究領域提供具體之參考依據與發展方向。
關鍵字:數位教學、族語教學、數位載具融入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