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排灣族助人工作者服務歷程與生命故事

我是一位排灣族的助人工作者,透過助人工作者生命故事的敘述及回顧,藉此理解文化、工作、家庭與個人經驗如何在這五十五年的歲月裡影響個人自我覺察的歷程與結果。敘說助人工作者生命故事時會依循 Clandinin 和 Connelly(2000)提出的三度敘說探究控間,以過去、現在和未來的連續性、人和社會的互動性、情境的場域性,三個面向,來整理與回顧生命歷程中重要的事件,以及事件中涉及的人物與情境,從文化、工作、家庭、個人四個層面的經驗中,來釐清自我覺察的歷程與結果。
故事從2011 年以四又七的年齡就讀花蓮國立東華大學社會工作學士學分第一次接觸社會工作的三個重要領域-個案、團體及社區工作。記得上團體工作這門課時,教授要我們花二個星期的時間去回顧自己成長歷程中很重要的團體生活,並將這個影響自己極深的團體生活及關鍵性的人物寫成一份報告做為期中的成績。即將邁入知天命之年如我,理該有過不少的團體生活經驗,總有些人曾經在自己的生命中深刻烙印!慢慢回顧,最鮮明的團體生活記憶竟是因婆婆的關係,搬回婆家照顧婆婆,照顧當中,因為文化的不同,不同族群,生活當中常常碰到不一樣的火花產生。在基隆,原家從事社工工作多年,看見自我生命歷程的轉變及服務家庭的過程產生撞擊,而對工作開始有不同的思考及態度!「卯足全力,迎接每一天」,這是榮耀也是態度,我們能有更堅定的心面對這些家庭,讓我們服務的族人可以更安全、更有力量。最後,在個人經驗上的轉變歷程則是快樂的。
整個自我覺察歷程對助人工作者生命故事,著重在生命故事整全脈絡的呈現。因信仰和關懷網絡是重要的精神支持來源;做為未來推動助人工作的參考。
關鍵字:助人社工、自我敘說、生命重要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