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自己是誰嗎?從家出發的族群認同自我敘說
建構族群認同的開始,往往都來自最簡單的提問「我是誰?」,本研究以自我敘說研究,探索具有原住民族身分、女性、社會工作者的角色,在個人生命經驗與家庭文化脈絡中展開的族群認同旅程。透過說故事的方式,爬梳我身邊的環境(家庭、社會、部落、信仰、教育、職場)、無形環境(殖民歷史、社會環境、價值觀),我如何透各種行動實踐,交織出如何在多重身分與多元複雜的環境中,尋找「我是誰?」。
「家」是我最小的團體,一出生就與家密不可分,本論文藉由我的「家」為研究田野,家與我的族群認同如何互相影響,以我個人的生命經驗,窺探族群認同的建構,有以下三點提問:一、「我」如何用族群身分進入家與各種文化場域學習?二、在行動過程中,碰到什麼樣的困境與問題?如何解決?三、在行動歷程後,族群認同帶給自己的改變、想法、反思?
1990 年至 2025 年,35 個年頭,因原住民族學院的學術領域,開始的有意識的族群認同行動,一路上不斷自我察覺、反思、行動、重新建構,行動走過後變成故事,但累積的經驗成為我下一個行動的方向,更期待每位在族群認同迷惘的族人,能透過他者經驗踏上族群認同行動之路,理解族群認同是多元揉雜的,開始行動後,族群認同也會是修復殖民歷史創傷的解殖行動,更期許多元揉雜族群認同的匯流,能將社會往族群主流化推動,並延續正向的能量。
關鍵詞:原住民族、族群認同、自我敘說、解殖、文化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