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教學現場】114-1社會學|從《九槍》到湯英伸案:看見制度思考如何避免悲劇發生

11月10日社會學課程結合「發社系原住民族講座」邀請蔡崇隆導演以紀錄片《九槍》為起點,引導學生思考移工、原住民族與制度之間的深層結構。

導演指出:《九槍》並非追究誰對誰錯,而是要理解這樣的悲劇為何一再被制度生產出來?從 1990 年湯英伸案到移工的處境,台灣社會在不同群體身上都重複著相似的不公平。蔡導演提醒我們:不要把問題視為「原住民的事」或「移工的事」,那會遮蔽結構性的責任。邀請學生從自身位置出發;作為未來的雇主、社工、政府工作者,我們能選擇不成為沉默旁觀者,而是在生活與職場中成為促成改變的人。


(以下圖文取自本系高怡安 Wasiq Silan 助理教授Facebook)

發社系原住民民族講座:連結九槍與湯英伸案─蔡崇隆導演

【平行世界】

一破題,導演便點出他相信平行世界。

紀錄片是一種基於事實證據的主觀,是開一扇窗子讓你看到那部分的真實。

沒錯,今天看九槍,更讓人思索那個埋藏在社會深處的真實。長達三十分鐘看一個無證移工慢慢死亡的過程非常震撼,導演強調本片聚焦:怎麼避免這個悲劇發生,不是說誰對誰錯。

導演耐心引導:最可惜的是覺得這是你「台灣人」的問題或「越南人」的問題,其實就像30年前湯英伸事件一樣,你「原住民」的問題,這樣就句點了。

這部片描繪的阮國非是已經過世的,很有意思的是導演要大家思考幫死掉的人說故事,是怎樣的一個挑戰。因為他已經死了,沒人幫他講了,我們可以怎麼去拼湊?

導演也很有雄心,不僅想講人物故事,也想把結構性問題帶進來。感覺種種都是很多思考點。

 

【制度生產的悲劇】

他問的問題:怎樣因素讓阮國非這樣的人被生產出來?真的是很深刻的問題,因為台灣制度一直生產這種人出來。

2025年台灣有85萬移工,穩定十分之一會是無證。他們是合法進來但對工作不告而別,有錯的不一定是那個走的人吧!把人逼走的那個留下的人不能說完全一點責任都沒有。

所以今天討論的是制度上不合理對待,只因為他今天是原住民、只因為他今天是移工,法院覺得惡性重大判他死刑。

湯英伸死之後,原運是他之後一波一波的連鎖反應。30年前我們覺得原民被欺壓剝削,30年後移工處境很像,但突破很難因為畢竟他們是外國人。

仲介是利益團體,一千多家,雇主不聞不問,還往仲介傾斜。這是很大的問題。

【我們能怎麼辦?】

看完這部片,我對自己身邊的移工朋友更有一種必須要關注與關心的感覺。我不想要成為片中三十分鐘看著阮國非生命慢慢乾枯的那些旁觀者。

導演點出:「你可能是未來雇主,你可能會雇看護,從你們的選擇改變,就有撼動體制的希望。」外籍看護連勞基法都沒有,你們是未來年輕雇主,你們不要像片中那樣不聞不問。

台灣人給他們壓力會給他們更多壓力,因為這事只有你能做,移工要是質疑仲介可能沒飯吃,但你不會。我們對自己力量更有感,去介入,就不會是失衡的三角。

 

感謝今天導演拋出來的種種點線面,希望以後有更多合作,可以思考與帶入深化更多台灣當代社會之中攸關族群關係的要緊議題。

串流平台可以看到導演其他精彩作品:失婚記、再見可愛的陌生人、島國殺人記事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