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社動態
發社榮譽榜
發社影響力
11月25日「東南亞族群社會與南島想像」課程結合「發社系原住民族講座」邀請長期關注東南亞社會族群議題的王麗蘭老師,分享她多年參與移民社群、語言推廣與社區倡議的經驗,帶領我們思考:在多元社會中,「在地」究竟由誰定義?又如何共同形塑?
講座從「誰是新住民?」出發,帶領同學認識這個在政策脈絡下形成、內部高度多元的族群,並透過生命故事展現新住民在台灣的生活、文化與位置,讓同學看見日常中其實不遠的東南亞身影,也促發許多人回應自己的家庭記憶。透過敘事,我們學習理解、連結,讓多元文化不只停留在概念,而是真正進入生活。
11月23日系學會主辦了第一屆發社盃羽球賽,共有男子雙打、女子雙打、混合雙打3個賽組,共有44位師生及發社好朋友報名參加。系學會及所有工作夥伴,向每一位參與的老師、同學、學長姐學弟妹、各樣的好朋友們,以及可愛的孩子們,致上最真誠的感謝!不論是從從容容還是連滾帶爬,因為有你們,活動才變得這麼熱鬧好玩!你們的到場,就是給我們最大的支持!也歡迎大家之後持續關注系學會的活動。
恭喜每一位得獎的選手,也再次感謝以下單位的大力支持與贊助,謝謝你們讓這次的活動能更順利、更圓滿!![]()
-
頂新牙醫診所—Sakinu 醫師
-
部立花蓮醫院豐濱原住民族分—林玉祥 醫師(院長)
-
Lenglengman 張希文 老師
-
影像紀錄、剪輯 陳詣同學
11月10日社會學課程結合「發社系原住民族講座」邀請蔡崇隆導演以紀錄片《九槍》為起點,引導學生思考移工、原住民族與制度之間的深層結構。
導演指出:《九槍》並非追究誰對誰錯,而是要理解這樣的悲劇為何一再被制度生產出來?從 1990 年湯英伸案到移工的處境,台灣社會在不同群體身上都重複著相似的不公平。蔡導演提醒我們:不要把問題視為「原住民的事」或「移工的事」,那會遮蔽結構性的責任。邀請學生從自身位置出發;作為未來的雇主、社工、政府工作者,我們能選擇不成為沉默旁觀者,而是在生活與職場中成為促成改變的人。
學術研究成果
|
你所認識的登山,是「挑戰自我」?還是「征服自然」? ★為什麼人類會想爬到世界最高的山? 這篇文章不僅是一篇記錄一邊走一扁、一邊喘的遊記,更深度書寫下了一路上的看見、關於山、關於文化、關於人的深刻觀察。 |
|
臺大社會工作學刊(TSSCI期刊)第50期
2025-01-21
由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出版的《臺大社會工作學刊》是台灣社會工作與社會福利學界的頂尖期刊,並自2010年起連續榮獲國科會收錄於TSSCI資課庫期刊名單當中,亦是國科會的期刊研究中,社工與社福學門中被引用次數最高的刊物。 於2024年12月出版的《臺大社會工作學刊》第50期中,本系莊曉霞教授的研究論文〈原住民族早育女性懷孕前的生命經驗:離散、錯置與創傷〉(與劉弘毅合著)、日宏煜副教授的研究議題討論〈國家福利體制與原住民族障礙者的交織身分:系統性的文獻回顧〉(與張恒豪、林駿杰、陳美智等合著)的研究論文皆獲收錄其中。 |
|
日宏煜副教授研究團隊開發專為太魯閣族設計的結核病自我篩檢和衛教的Line機器人
2025-01-21
「魔莎婆的家」是第一款為太魯閣族設計的結核病自我篩檢和衛教的Line機器人。 2023年本系日宏煜副教授研究室接受疾病管制署委託,研發太魯閣族結核病的防治工具。研究團隊和秀林鄉與萬榮鄉衛生所合作,收集37位太魯閣族結核病完治個案、11位都治關懷員及6位醫事人員對結核病的疾病敍事,並分析這些報導人對結核病的疾病解釋模式後,選擇開發了這一款LineBot |
發社活動海報
映像發社
|
...
|
|
|
...
|
|


















